夜色已深,乌鲁木齐市的大街小巷静悄悄的,没有一丝声响。但天山区青年路建工大院社区狭小的办公室里,仍然一片忙碌景象。
社区党支部书记曾江拿着两部手机,不停地接听和诉说着,一个电话紧接着一个电话。副书记刘莉在电脑前,埋头填写报表。更多的工作人员进进出出,不是拿着防护物资出去,就是搬着一箱箱的防护物资进来。
我,作为一名志愿服务者,也加入其中,以自己微小的行动,投入到这场新发新冠肺炎疫情的阻击战中。
白天穿了一天的标志着志愿者服务工作的红马甲,就挂在门上,汗水早已浸透了前胸后背,一圈圈的汗渍,十分显眼地划出一个又一个大圆和小圆。
继年初的疫情阻击战后,平静了149天,乌鲁木齐市新冠肺炎确诊病例骤然增加,整个城市瞬间再次进入暂停状态,各族百姓居家隔离,而社区工作人员和身穿红马甲、佩戴红袖标、头戴小红帽的志愿者身影,则在各处忙碌着。
7月17日,我正式成为社区的一名志愿者,开始了自己在这次疫情期间的工作,更看到了社区工作人员,特别是“志愿红”们的拼搏与努力。他们用自己的艰辛付出,换来各族百姓的平安与健康;他们用自己的不懈努力,换来各族百姓的交口称赞。“志愿红”被汗水浸透,汗水更把百姓的心灵浸透。
他们忙碌在社区,买电买水、送菜送药。
他们奔走在街头,运送物资、消杀防疫。
他们守候着电话,传递信息、疏导情绪……
疫情防控期间,在最需要的地方,都有“志愿红”的身影出现。他们默默奉献诠释志愿精神,积极发挥各自所长,用凡人星火点亮人间大爱,共同刻画了冲锋在前、守望相助、共抗疫情的平凡英雄群像。他们就像灿烂星空里一个个闪着微光的小星星,汇聚成满天的星光,照亮了这座城市。
“都值得”
7月21日上午9点,天山区中湾街南社区志愿者买尔阿巴·哈力克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她快步来到金坤小区C区4号楼,一户户地敲响居民的家门,询问着同一件事:“你家有垃圾吗?”
听到屋内说“有”,她马上说:“稍等,我把封门打开了你再开门啊。”
收到垃圾,再告诉居民:“下午我还会再来收一次,你到时扎好垃圾袋口,等我敲门啊。”
封好封条,再去下一家,这项工作才算完成。
“我负责10户居民的垃圾收集,将垃圾收集好后放到指定地点等待专人处理。”买尔阿巴·哈力克说。
收完垃圾,买尔阿巴·哈力克还有另外一项重要工作——帮居民买菜。
“辣椒、土豆、面粉……一共11户。”买尔阿巴·哈力克将居民的需求一一记下,转身向小区内的菜店走去。选好菜,装进袋中,称好重量,把打好的小票装入袋中,用手推车拉着开始挨家挨户地送。
上楼,下楼……等把所有蔬菜都送完,已经是中午时分了。太阳明晃晃地照在她的身上,额头和身上早已被汗水浸湿,顾不上擦把汗,她又忙着赶到社区办公室。昨夜一个报表还没有填完,她得赶快做完这事,上级已经催了。
买尔阿巴·哈力克说:“到中午还会有居民有需要的东西,我接着买,接着送。我现在最大的工作就是服务好居民。”
刚睡了没到三个小时,沙依巴克区扬子江路片区黑龙江路社区的志愿者武分就被电话铃声叫醒了。迷迷糊糊中,他听到辖区85岁独居老人胡广忠的求助:“小武,我的慢性病药只有一天的量了,你能不能快些帮我买点药?”武分立刻清醒了许多,马上说:“胡大爷,你放心,我马上就去买药,你等着啊。”
几分钟时间,武分已经洗漱完毕,走出了社区办公室的大门。胡大爷一个人独居,又有慢性病,小武一直很关心他,每天都要到老人家门前问问,看有什么事需要帮忙,有什么东西需要购买。
这不,武分赶到药店给胡大爷买好药后,顺便又赶到社区小店里,给老人买了一些蔬菜和挂面。
当胡广忠看到小武站在门前,手里拿着他所急需的药和蔬菜、挂面时,激动地连声说:“我走路不方便,岁数大了,感谢小武这些志愿者,在百忙之中给我买这送那。真是太谢谢了,为你们点赞!”胡大爷竖起了大拇指。
见到沙依巴克区炉院街片区管委会双和社区居民司玉峰时,他正手持消毒喷壶,给居民楼楼梯间消毒。司玉峰边擦着脸上的汗水边说:“今天有点热,没干几下就浑身是汗。”
司玉峰负责的3栋楼十几个单元都是多层,一趟下来,腿免不了有些酸痛。
说起自己当志愿者的事,司玉峰笑着说,7月16日晚,社区工作人员在微信群里发布了招募志愿者的信息。他是一名退伍军人,也是一名有22年党龄的老党员,毫不犹豫地报了名:“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关键时刻就应该毫不犹豫地站出来。苦点累点不算什么,只要能为大家做点事,就心满意足了。”
7月21日上午10时许,热比古丽刚为几个新来的志愿者分配完工作,一名社区工作人员跑过来说:“古丽姐,肉到了,就在后门。”热比古丽边答应着,边跟上对方的脚步往后门走去。后门处,司机师傅正准备从车上卸牛羊肉,热比古丽和大伙将一袋袋肉提进小区。对照头天夜里登记的信息,她在标着不同重量的塑料袋上贴上写有门牌号的纸条,然后和其他志愿者一起,挨家送上门。
这是热比古丽每天必做的一项工作。
就在1个小时前,她和志愿者们才将一位生病的老人背上爱心车送往医院治疗。
7月17日,热比古丽成为乌鲁木齐市天山区新华南路片区管委会河滩南路东社区的一名志愿者。每天从上午9点至晚上10点,13个小时,热比古丽都安排得满满当当。
热比古丽是乌鲁木齐市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今年年初疫情期间,她先后在乌拉泊检查站、社区、高铁站等多处值守,坚持了35天。这次疫情发生后,她又主动申请加入社区服务志愿者队伍。由于应对问题井井有条,深受大伙的尊重,她被推举为志愿者服务队的负责人,志愿者们每天干什么、怎么干由她安排。目前小区里已有22名志愿者。
这几天,为了做好防护,大家都穿着长袖长裤,口罩、帽子捂得严严实实,一两趟下来汗水直流。“上次冻得发抖,这次热得流水。哈哈哈。”谈起这两次作为志愿者的亲身感受,热比古丽笑着说。不过,为了大家的安全,再累也值得。
乌鲁木齐市青年志愿者协会秘书长王永强介绍,这次疫情发生后,该公益组织已有100多名志愿者在社区上岗,大多数是青年志愿者,后期还会有更多志愿者加入,这些志愿者绝大多数有丰富的经验,是社区抗疫工作的重要补充。
“马上到”
“小周,帮我家充200元天然气,麻烦你啦。”
“家伟老弟,水费充100元,卡在老地方,钱微信转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