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与志愿精神
发布时间:2020-11-14 发布者:中国青年志愿者网
一、对我所参加志愿服务的陈述
对志愿服务这个词我并不陌生,大学以前我曾经多次参加学校组织的去了养老院帮老人打扫卫生、去社区清理垃圾等志愿服务活动,当时我对志愿服务这个词并没有特别清楚的认识,只是觉得自己无偿做了些有意义的事,感到很光荣。进入了大学,来到了北京,我发现北京参与志愿服务的机会很多,而且专门的组织机构也很多。我曾在大一的上学期参加学校组织的中国科技馆的志愿服务活动,我的任务是负责一个展台的讲解工作,我得一遍一遍地对不同的人重复说着展台的工作原理,虽然原理很简单,但是使每一个人都明白还是有一定难度,需要你有一定的语言沟通能力,并且需要一定的耐心。一天的志愿服务结束后我感到很累,收获了很多。
原来志愿服务远不是我想象中那么简单,里面包含的知识很多。我后来查了相关资料,志愿服务有四大特点,分别是自愿性、无偿性、公益性和组织性。我原来无对志愿服务的理解只在于“好人好事”、“助人为乐”等简单的生活服务、公益项目服务等,在一定程度上我把它认同为学雷锋,然而现实意义上的志愿服务首先是西方社会文化环境的产物,而且是经历时的发展逐渐定型的。在中国志愿服务的历史很短,也就十几年的历史,我们需要虚心的向西方学习,同时结合中国的实际,中国志愿服务发展很有前景,但是中国要走的路还很长,需要很多人来共同参与。
二、课程中参加的志愿培训
我在上本门课程的过程中,我参加了一个校外志愿者组织的一个红十字急救培训。培训一共进行了两天,主要是学了一些基本简单的急救知识和操作方法,培训以后我们会比普通人专业一点。而且这个培训的有效期限只有两年,过了两年必须重新进行培训才能继续当急救员。从这次培训中我学到了志愿服务并不是只要有一腔热情就有用的,专业的知识技能是很重要的,如果一个不懂得急救的人去急救一个颈椎受伤的人,只要一点操作不当就可能使伤者终身瘫痪,加剧其伤势。现在的志愿服务发展中,“全民化”是一个突出的趋势。每一个都可以参与志愿服务或者成为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的人越来越多,现代意义上的志愿服务和志愿者的另一大趋势是专业化,即一则重视不同志愿服务组织提供的志愿服务的专门化,一则重视志愿服务与志愿者个人兴趣爱、专业技能或特长的结合。这对志愿者乃“爱心”、“热情”高于能力的“廉价劳动了”的传统偏见的突破;另一方面也在坚持志愿服务无偿性、非功利性的前提下,重视志愿者的精神收益和精神感受,如成就感、自我价值感、生活的充实感,以及专业技能的增长、人际合作能力的提高等。
三、我对志愿服务和志愿精神的思考
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加入到志愿服务的行列中?一方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的产物。中国志愿服务行动发端的标志性事件是1993年12月19日2万余名铁路青年率先打出了“青年志愿者”的旗帜,自发地在京广铁路沿线开展为旅客送温暖的志愿服务活动,至此以后志愿者正式进入大众的视野,被社会关注。同年北京成立了北京志愿者协会。
1994年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更进一步传播了西方的志愿服务理念。至此以后志愿服务事业越来越壮大,专门的志愿服务机构也相继出现,志愿服务也逐渐走向专业化。另一方面是志愿者在志愿服务所体现了其价值,比如2008北京奥运会奥运志愿者体现出了其巨大的经济价值,同时社会价值也不可低估。影响人们参与志愿服务的主要个体性因素在于个体对志愿服务规范的认识以及对个体产生的愉悦和满足。中国志愿服务兴起以后,党和政府都在探索各种社会激励机制,即从社会方面对志愿者的服务予以承认,进行奖励,提供回报。作为志愿者本人不是为了回报而参加志愿活动的,因为他们怀着奉献爱心和充实精神等动机参与志愿服务,恰恰是摒弃了职业场所的利益计较。可是作为社会方面对于志愿者的服务应该给予奖励和回报,只有让帮助社会和他人的人得到激励,志愿服务才能长期发展。
志愿者在志愿服务中实现了他自己的价值,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动机。他们都是为了在参与服务过程中活得自我成就感、自我表现提升感和自我满足感。有很多志愿者都具有爱心和热情,但不仅仅是因为有爱心才从事志愿服务,而是包含着各种各样的动机。如果社会激励有欠缺,善于从自我激励角度了解参与服务价值,志愿者仍能够自己保持服务的热情。而在这其中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对志愿精神的理解。
志愿精神是体现在志愿者和志愿服务之间的精神性特质。如何准确地界定志愿精神,不仅关乎到志愿者个人对自己行为意义和目标预期等方面的立场观点,也关乎整个社会对志愿服务的定义、期望和管理方式,不能把志愿精神局限为单向的奉献和助人精神。
在中国志愿者协会这一机构的定义中,中国的志愿者精神表现为“奉献、有爱、互助、进步”四方面。从历史源流的角度看,我们可以认为中国的志愿精神是传统美德、时代精神和人类共同文明的有机结合。它一方面是对中华民族团结友爱、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尊老爱幼、尊师重教等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光大;另一方面是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的弘扬和“雷锋精神”在新时期的新体现。通过志愿服务的展开,中国强调了公平、道义和爱心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在联合国志愿人民组织的网页上,志愿精神是这样加以表述的:“是一种自愿的,不计报酬或收入的条件下参与推动人类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和完善社区工作的精神”,它是“公众参与社会生活的一种重要的方式”,是“个人对生命价值、社会、人类和人生观的一种积极态度”。
从志愿者角度看,志愿精神可以总结为“奉献服务”。对志愿者,需要强调“奉献”和“志愿”。这也是我们通常说的“不计报酬和收入”等方面的特征。与此同时,体现在志愿者角度的志愿服务内涵也不仅仅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具有“双赢”的特色。志愿者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同时,自身也得到了完善,得到了心灵和精神的满足。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也丰富了自己的生活体验、加深了对社会的认识,并培养了组织、领导、合作等方面的能力,增加了自信心,获得了成就感。
从接受志愿服务或者救助的人的角度看,志愿精神强调的是“自助自尊”,即对服务对象的自尊自信和自身潜能的激发。只是新时期志愿精神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与传统的慈善救助观念不同,志愿服务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和改善生活、服务社会的能力。服务对象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帮助的失败者,而是可以在他人帮助下实现自身更好发展的积极主体。从而,志愿服务在面对服务对象时,平等和互动的态度是最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减轻对方在接受服务时的自卑感、疏远感等消极感受,增加自己对自己、对他人和对社会的信心。从志愿者和服务对象两个基本方面的结合来看,志愿精神就表现为“自助助人”和“自乐乐他”的特征。
从志愿服务的社会作用角度看,志愿服务体现为“公民参与“和”互助友爱“。后者被理解为”爱心献社会、真情满人间”。志愿服务这一社会效应与志愿服务的特征密切相关,它的个人化、人性化的服务方式,以及与志愿者个人兴趣、特长相结合的特征,是志愿服务较之传统的救助方式更具有亲和性和相互性,从而使志愿服务的过程不再是单方面的施与和救助,而成为相互关爱、相互交往和共同发展的过程。对比我国过去主要依靠政府力量实行的救助项目,志愿服务显然可以有效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心灵距离,减少服务对象因消极因素接受救助而产生的挫败感和疏远感,从而对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起到积极地作用。
四、中国志愿服务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看看我们当今的志愿服务的发展,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志愿者活动参加的人数还相对较少,缺乏统一的志愿者管理机构,志愿者服务呈“阶段性”特征,缺乏长期有效地运行机制。并且中国社会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有一些志愿者积极性不是很高。志愿理念的核心是“互助”,志愿服务要发挥双向受益的特点,可以激励更多的人参与志愿服务,帮助过别人的志愿者可以接受别的志愿者帮助。
同时,中国的志愿服务事业有很大的发展前景,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中国获得了越来越多承办大型国际活动的机会,这也为中国志愿服务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和平台,比如中国举办2008北京奥运会和2010上海世博会。在这个平台上,中国志愿者得到了较为系统的培训和锻炼,志愿者素质的提高,提升了中国志愿服务的形象。
随着中国志愿服务事业的蓬勃发展,志愿服务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志愿服务发展将社会化,逐渐发展成为现代公民广泛参与、服务领域不断拓展的事业,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团体独立化,随中国社会转型和管理体制的改革,志愿机构、志愿团体的独立性增强是必然趋势;志愿服务活动效益化,随着志愿服务的日益兴旺发达,在社会各个领域发挥作用,就必须重视效益化问题,而不能停留在“声势换影响力”;资金多元化,许多志愿组织都存在服务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最主要原因是政府支持的资金不足和社会筹资不足,解决志愿服务资金需求将依赖于多元化的渠道;项目创新化,志愿事业的生命力在于服务项目不断创新、服务效益不断提高;管理层次化,志愿人员的自主、自由发展与志愿组织科学规范管理有机统一,成为新的趋势。最后,志愿服务保障将法制化,志愿者是奉献自己的爱心,奉献自己的时间、精力为社会和他人服务,其合法权益的保护极为重要。在服务过程中,受到来自各方面的侵害,是否具有法律的保护,标志社会的文明程度。
中国志愿服务要走的路还很长,中国志愿服务还在不断地探索和发展中,作为大学生,我们要牢记志愿精神,积极参与到志愿服务的行列中,为志愿服务的发展奉献一份力量。
上一篇:到底什么是志愿者精神?
下一篇:我国志愿服务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热门话题更多>>
11月15日,广州市南沙区青春志愿服务研究院在“..[查看详细]
2020-07-07 20:14
作为中国志愿服务发展的前沿地带,广州南沙区虽然起..[查看详细]
2020-07-07 20:07
志愿服务是在不求回报、不求名利、不要特权的情况下..[查看详细]
2020-07-07 20:04
在这个红色燃烧的五月,我们迎来了属于青年人的节日..[查看详细]
2020-07-07 20:00
今年3月,由青春志愿服务研究院打造的“志愿部落”..[查看详细]
2020-07-07 19:56
广州市南沙区青春志愿服务研究院顺应时代潮流,开展..[查看详细]
2020-07-07 19:28
5月4日,广州市南沙区青春志愿服务研究院举行“青..[查看详细]
2020-07-07 19:21
6月24日,由青春志愿服务研究院承办的一场别开生..[查看详细]
2020-07-07 18:49
6月24日,白云区委宣传部、团区委联合鹤龙街、青..[查看详细]
2020-07-07 18:40
直播已经成为当下最火热的“互联网风口”之一,吸纳..[查看详细]
2020-07-07 1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