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互动因志愿服务更有温度
发布时间:2020-11-27 发布者: 北京日报
近日,一群身着彩色马甲的社会志愿者在北京朝阳医院正式上岗,为患者提供导诊、挂号、取药等基础服务,以及心理健康、知识科普等住院病房服务。这支服务队由眼科医生陶勇和北京红十字基金会共同发起,期望通过引入服务理念,增强医患互动,让医院更有温度。
诚如陶勇医生所言,“让医患在更和谐的环境中沟通,需要‘软硬兼施’。”“硬”是指医院安检设施完备,“软”则是要改变院内的微环境。如今,各大医院的技术和设备日新月异,但说到“软件”恐怕还有不少短板。看病本就心焦,取号、拿药、结账等环节普遍机器操作,有时又需要在一幢大楼里跑上跑下,一些老年人和“初来乍到”者很容易犯迷糊。而眼疾患者等特殊群体,一旦没人跟着忙活,更是感觉难上加难。而面对众多患者,医生同样“压力山大”,“一上午看五六十个号,水都不敢喝,厕所都去不了”。大量诊疗工作已不堪重负,再交由医生去负责维护秩序,指导患者办理住院、出院手续一类杂事更是劳心费神。在某种程度上,一个不够友好的就医微环境,对患者和医生都是一种煎熬。
如何营造安全有序的就医环境,保障医者仁心换来患者舒心?这是一道复杂的方程式,需要多方求解。除了体制机制上的改革,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人人参与,为改善微环境做点贡献,志愿服务就是有效的参与渠道之一。在这方面,一些西方国家已探索出较成熟的模式,各大医院都有自己的志愿者队伍。通过这一机制,医院丰富了诊疗以外的服务,一定程度缓解了患者的焦虑情绪,志愿者也发挥了社会价值,形成了三方共赢的局面。揆诸国内,目前我国注册志愿者已超1亿人,但医疗行业的志愿者数量偏少。前些天,本市相关部门出台意见,提出拟用五年时间实现医务社工全覆盖。倘若能够形成“医务社工+志愿者”的有机补充,助力医患关系达致更融洽状态,善莫大焉。
在朝阳医院的志愿者队伍中,有一位跟陶勇医生相识十余年的患者父亲。一听说这个项目,立马报了名,这位父亲坦言:了解就医时的困惑和无助,也明白医生的难处。其实,医疗不仅是一个被治愈的过程,也是将心比心、携手攻关的过程。我们期待借由志愿者项目等平台,让这种相互理解、彼此包容的气氛充盈医院的每个角落。我们收获的将不仅是良好的秩序,更是一份贴心的温暖。(范荣)
上一篇:“接地气”才能解民忧出实绩
热门话题更多>>
11月15日,广州市南沙区青春志愿服务研究院在“..[查看详细]
2020-07-07 20:14
作为中国志愿服务发展的前沿地带,广州南沙区虽然起..[查看详细]
2020-07-07 20:07
志愿服务是在不求回报、不求名利、不要特权的情况下..[查看详细]
2020-07-07 20:04
在这个红色燃烧的五月,我们迎来了属于青年人的节日..[查看详细]
2020-07-07 20:00
今年3月,由青春志愿服务研究院打造的“志愿部落”..[查看详细]
2020-07-07 19:56
广州市南沙区青春志愿服务研究院顺应时代潮流,开展..[查看详细]
2020-07-07 19:28
5月4日,广州市南沙区青春志愿服务研究院举行“青..[查看详细]
2020-07-07 19:21
6月24日,由青春志愿服务研究院承办的一场别开生..[查看详细]
2020-07-07 18:49
6月24日,白云区委宣传部、团区委联合鹤龙街、青..[查看详细]
2020-07-07 18:40
直播已经成为当下最火热的“互联网风口”之一,吸纳..[查看详细]
2020-07-07 1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