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委员张劲松: 鼓励更多人投身应急志愿者队伍

发布时间:2021-02-20 发布者:澎湃新闻

省政协委员张劲松: 鼓励更多人投身应急志愿者队伍

2021年开年的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疫情防控已是常态化。如何让居民在防疫期间足不出户就能获得高质量服务已成为社会服务能力的一个重大考验。省政协委员、哈尔滨商业大学会计学院院长张劲松建议,构建志愿者服务平台,鼓励更多的人投身到应急志愿者的队伍中。
  张劲松委员表示,志愿者的群体与年龄、性别、学历等都无关,但都有各自的优势,以大学生为主的青年志愿者群体是志愿者服务的重要力量,他们以其知识、朝气和热情推动着我国志愿服务的发展进步,刚刚退休的中老年志愿者是社区管理、服务的中坚力量,以其丰富的社会经验、宽裕的时间助推志愿者服务队伍的建设。与此同时,志愿服务也为大学生创造了接触社会现实、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为退休在家人员发挥余热搭建了平台。因此,如何构建志愿者服务平台,鼓励更多的人投身到应急志愿者的队伍中有着迫切的现实意义。
  对此,张劲松建议,加强志愿者网络平台宣传。目前有志愿者网、中国青年志愿者网等,很多人有想做志愿者的想法却不知道怎们才能做志愿者、有哪些项目可以做志愿者、做志愿者有什么要求等等都是未知,疫情防控下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社区宣传、媒体宣传等形式,让更多的人知道哪里需要志愿者,如何可以成为志愿者,在志愿服务后是否可以取得志愿服务的证明等等。
  加强志愿者网络平台建设。首先平台应优化项目形式,综合利用网页、微信公众号、手机客户端等线上媒介和海报、展板等线下宣传品,让有志于志愿者服务的人员更加便利地获取优质的志愿项目信息,更好地发挥志愿平台的功能。其次,平台应定期审查注册单位,确保其真实性和有效性,重视注册单位的资质审查,确保志愿者参与的单位或团体是合法安全的。此外,志愿平台应及时将那些长时间注册却没有志愿者和志愿工时的虚假单位清除,确保志愿者浏览时获取有效消息,找到适合自己的志愿组织和团体,提高志愿平台的使用效率。最后,利用手机客户端建立App,增强志愿者与志愿平台的互动,为志愿者在登录、查阅、报名等方面提供便利。活动主办方通过App 将项目进度上传,志愿者群体可以通过手机、互联网、社区、微信群等及时关注项目进程,这种形式可有效促进志愿各方的互动,促进志愿者长期参与。
  加强制度保障。志愿者在参与志愿服务时缺乏安全保障是调查中反映的一个主要问题。目前,大多志愿服务项目并未重视志愿者的安全问题,一旦志愿者在往返路上或是活动中出现问题,主办方不能及时发现。因此应加强对志愿者的安全保障,主办方可根据情况为志愿者购买保险,还可利用App在志愿者出门和安全返回时进行确认,在保障服务社会的同时,也对参与服务的志愿者负责。大量应急法规出台,志愿服务队伍建设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大力提升,为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奠定了人才、思路、理念的贮备。
  建立多维沟通机制。志愿各方应建立长期顺畅的沟通机制,便于志愿者获取项目信息、登记报名、反馈意见建议、了解项目进展等,以维系和促进志愿各方的联系。当前,各类志愿者服务群体积极投身于志愿服务,但彼此并没有足够的沟通和协调,而是处在平行状态,缺乏中间的嫁接,就导致双方信息不畅,互相匹配不到合适的项目或志愿者。一是可以利用网络媒体建立多维沟通机制可为双方架起交流平台;二是通过社区发布可实现社区和志愿者的对接和信息通畅,增加志愿者和社区的互动,增强志愿者对志愿服务内容、社区资质的了解。通过让志愿者参与到真正喜爱的活动中,并在服务结束后进行沟通反馈,能增加志愿者在项目中的参与感和获得感,提升志愿者再次参与的动力,提高志愿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热门话题更多>>

推荐文章

更多>>

扫一扫手机阅读

志愿在线手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