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南沙青春志愿服务研究院党支部创新党建模式“双线联动公益”成绩斐然

发布时间:2021-03-08 发布者:青春志愿服务研究院


为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机遇,进一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志愿服务融合、创新发展,广州市南沙区青春志愿服务研究院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探索志愿服务形式转变,坚持“党建引领、文明共建、有序发展”,着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有力推动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并立足当地特色,打造一系列“双线联动公益”活动,助力南沙志愿服务出新出彩。

 

一、打造公益志愿新亮点

“双线联动公益”主要以互联网为依托,在线上开展志愿服务宣传活动,创建“青春来了—志愿大明星”、“四叶草垃圾分类体验中心”、“志愿部落”项目,打造“志愿空间”、“志愿在线”平台,筹建“青年志愿谷”、“粤港澳大湾区志愿服务合作基地”,并成立“志愿服务产学研基地”和“志愿网络学院”。这是志愿服务事业与新时代科技发展的创新结合方式,是总结探索经验与优化志服转变的系统化志愿服务范本,不断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专业化、多元化发展。

1、开创“志愿在线”官网。“志愿在线”官网是由青春志愿服务研究院党支部主办的国内志愿者宣传媒体服务平台,该平台为国与国之间、社会与群众之间、人与人之间建起一架有爱无碍的桥梁,跨越国界、职业和贫富差距,将爱铺满平台的每一个角落。官网由志愿发布、志愿文化、志愿榜样等8大主题频道组成,涉及到志愿服务扶贫济困、环境保护、便民服务等领域,基本形成了完整、立体志愿服务新闻宣传格局,官网点击率达数十万。

2、举办“青春来了——志愿大明星”直播。“青春来了——志愿大明星”是由中共广州市南沙区委宣传部、广州市南沙区文明办、共青团广州市南沙区委员会指导的公益志愿服务直播栏目,节目一经开放,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好评不断,让志愿服务精神在湾区蔚然成风。2020年7月,中华志愿者杂志社广州首家“志愿服务直播基地”落户广州南沙青春志愿服务研究院,两大组织强强联手,以网络新方式传承志愿精神,推出“青春来了——志愿大明星”公益直播栏目,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为粤港澳公益机构搭建新的平台,为粤港澳大湾区公益志愿发展注入新活力,助力推动大湾区志愿服务事业更上一层楼。

3、成立“志愿网络学院”网校。“志愿网络学院”以在线教育的形式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凭借创新型动漫特色课堂和阶梯型授课模式,跻身全国志愿服务专业化前列,助力志愿服务文化的传播和推广。自上线以来,点击量直线上升,转载率和学习情况一直处于稳步提高的状态。目前,“志愿网络学院”微博话题阅读量已高达1.4亿,讨论达3.7万次,吸引了众多的志愿者和其他热心志愿服务的有志之士参与到学习中去,壮大了志愿服务队伍,推动了志愿服务的常态化发展。

4、创立“志愿服务产学研基地”平台。青春志愿服务研究院党支部率先打造了“广州南沙志愿服务产学研基地”,推动志愿服务产、学、研进一步融合,并先后推出“志愿空间”和“志愿谷”的概念,创新设计出志愿服务动漫形象——“小志”、“垃圾分类”动漫形象——“小叶子”,制作“志愿服务”、“四叶草小屋垃圾分类”原创动漫视频,在公益志愿宣教形式上,避免了单一的知识宣讲和枯燥的说教,从更加“接地气”和“专业化”的方式入手,让广大青年学生更容易接受、学习,从而宣传志愿服务知识,弘扬志愿精神。

5、推出“青春志愿(冬、夏)令营”活动。“青春志愿(冬、夏)令营”以青少年志愿服务为主题,宣传奉献、友爱的志愿精神,普及综合志愿知识,指导青少年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培养青少年参与志愿服务的兴趣、爱好,有助于增强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其知识技能。自2021年1月青春志愿冬令营开营以来,活动已连续开展6期,吸引了十余所中学,数百名中学生参加。

 

二、创建公益体验新阵地

1、把“南沙青年之家”打造成公益体验的新阵地。青春志愿服务研究院党支部以南沙“青年之家”为素质教育实施的主阵地,建设志愿服务体验基地、参观教育基地、培训基地,并面向青少年免费开放,为青少年精心打造冬令营、夏令营等丰富多彩的公益志愿活动,旨在通过志愿服务产、学、研进一步使公益志愿服务活动贴近实际,走进生活,推动志愿体验阵地发展。

2、把“新时代青年志愿谷”构建成志愿活动的新阵地。粤港澳大湾区南沙“新时代青年志愿谷”是一个集志愿精神弘扬、志愿文化推广、志愿实验研究、志愿服务实践、志愿技能培训、志愿评估与志愿咨库、志愿人才、志愿资源于一体的产学研园区,线上数字化的云志愿与线下精神文明志愿服务网格化配置形成一体化,帮助更多人学习志愿精神和志愿技能。“新时代青年志愿谷”更设有名师工作室,聘请中共广东省委员李森、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研究培训专家谭建光、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团中央志愿服务管理专家翟雁、中国志愿服务培训师张军文、广州市南沙区青春志愿服务研究院高级顾问周冲、南沙海关邮轮监管科科长赵醴丽共六位知名公益大咖担任名师工作室导师,旨在打造志愿服务人才孵化、志愿技能提质培优和志愿研究精准深入的高标准复合型基地。

3、把“党员志愿者三字经”培育成志愿教育的新阵地。“党员志愿者三字经”用短短三百多字,阐述了“党员志愿者”的主要工作和具体要求,真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引导广大公益志愿者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将有利于汇聚社会暖流、传递文明精神,大力拓宽文明传播纬度,奠基实践群众基础,加强公益志愿服务队伍建设,提升公益志愿服务水平。

 

三、培育志愿文化新品牌

1、志愿品牌效应凸显。青春志愿服务研究院党支部一直以来重视网络宣传工作,利用各大互联网媒体积极做好网络舆论引导,如今,青春志愿服务研究院官方微博粉丝关注量已超100万人次,微博话题“青春志愿服务研究院”阅读量达8000万以上,抖音平台粉丝达1000人次。由青春志愿服务研究院主办的“青春来了——志愿大明星”公益直播栏目,坚持每月开展一期公益直播,邀请各界公益人士分享志愿服务先进事迹,吸引线上线下近万名观众收看关注。此外,青春志愿服务研究院已制作“志愿服务”原创动漫视频共6期,“四叶草小屋”垃圾分类原创动漫视频共3期,并通过开发微信小程序平台上线,视频点击率高达上万次,切实为群众解决了垃圾分类的难题,同时,极大地充实了志愿服务队伍,促进广州成功成为全国模范城市。

2、学术研究成果显著。在专家们的潜心研究下,青春志愿服务研究院党支部不断完善志愿服务组织体系,运用现代科技,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打造网络课程,推动志愿服务多维度全面发展,专家们的课题研究也取得了重大突破,发表了一篇又一篇优秀论文。2020年,青春志愿服务研究院的专家潜心探索如何利用互联推动公益志愿发展,并在权威教育报刊《广东教学报》刊登了10篇专业的公益志愿服务论文,为公益志愿服务课题的学术研究提供理论指导和数据支撑,受到社会广泛好评。论文不仅是专家们对志愿服务实践总结反思的过程记录,更是志愿服务发展的理论向导。

3、公益传播影响深远。青春志愿服务研究院党支部紧跟时代步伐,积极举办各种创新志愿服务活动,受到全国各大主流媒体关注,先后多次登上《学习强国》《新华网》《中国文明网》《国际在线》《南方网》《大洋网》等过千个权威媒体网站,拥有强大的传播声量和深远的影响力,报道一经播出先后被周边城市所学习,取得的成绩受到社会和国家的肯定,在全市,乃至全国营造了浓厚的志愿服务氛围,助力志愿服务事业更上一层楼!

热门话题更多>>

推荐文章

更多>>

扫一扫手机阅读

志愿在线手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