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捐资11年,“00后”学子与一座桥的情缘
发布时间:2021-12-30 发布者:中国青年志愿者
默默捐资11年,“00后”学子与一座桥的情缘
“那里海拔高,冬天确实非常冷,大家都有桥过,我很开心。”经年累月,王麒淦与村民建立了感情,也同他们一起见证村庄的发展。“这些事不是大事,是我个人所能做到的事而已。”
与一座桥的11年情谊
王麒淦受访
“她从水里挣扎着起身的样子,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那是2010年的漳腊村,村头的漳腊河是村民去种庄稼的必经之路。河上没有桥,村民赤脚蹚过满是淤泥和鹅卵石的河道时,摔倒或深陷是常有的事。
一位母亲,背着竹篓,牵着孩子,腰弯得很低,过河时几次摔倒,又挣扎起身,到达对岸时已是一身泥水。
王麒淦一家居住在松潘县进安镇。8岁时,王麒淦与父母一起,从进安镇去川主寺镇参观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途经漳腊村时正好看到这一幕。
王麒淦和父母向村里了解情况,村干部解释说,村里年轻人少,留守的老百姓只能维持基本生活,修不起桥。王麒淦决定,将自己的压岁钱和参加比赛所得的共计3000元现金全部交给漳腊村,让村里建一座方便村民往来耕作的桥。
一周后,一座水泥桥连接起了房舍和菜地。桥建成的当天,兴奋的王麒淦在桥上来回走了好几遍。“那里海拔高,冬天确实非常冷,大家都有桥过,我很开心。”
方便村民往来农耕,为漳腊村修一座的水泥桥
王麒淦与隆昌桥
11年,隆昌桥上走出美丽乡村
作为国家深度贫困地区,2010年前漳腊村人均年收入不足百元,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在外务工,留下老人和孩子。王麒淦回村,总会带些书或衣物,陪村民拉拉家常。“村里的硬件设施这些年好了很多,但很多儿童缺乏关怀和陪伴。”
王麒淦与漳腊村的儿童
一个叫邓齐曜的孩子,父母常年打工在外,由爷爷奶奶辛苦抚养。偶然认识后,王麒淦每年假期都会上门,给他学习上的引导和帮助。
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纪念总碑前,王麒淦给邓齐曜讲红军与村民军民情深、艰苦奋斗的故事。一处烈士墓上放着一顶红军帽,引起邓齐曜的兴趣,“哥哥,我长大了要当军人。”王麒淦勉励他:“好好读书,你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王麒淦还是五年级学生党泽轩的“一对一家教”。每次上门辅导前,他会先去书店为党泽轩挑选一些书籍做礼物,而这些书要符合自己定下的三个标准——“适合党泽轩的年龄”“主人公性格坚定”“正能量”。同时,他耐心解决党泽轩在课业上遇到的困难,本就勤奋的党泽轩在其辅导下不断进步。
“我希望这些陪伴可以鼓励他坚定地把书读好,走出大山,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王麒淦说。
不久前,党泽轩的家庭遭遇变故,王麒淦送给他一本《鲁滨逊漂流记》。书的扉页,他用钢笔正楷写下:“天助自助者,我们有泪水时,更要崇尚坚强——与泽轩弟弟共勉”。
11年,稚童变为少年
改变的不仅是自己
还有一起成长的漳腊村
一座隆昌桥,跨越了少年的11年
也跨越了整个乡村
从贫困走向富足的11年
王麒淦(右)在无偿献血活动做志愿者
寝室聊天截图
“我是复旦的学生
服务奉献就是我的本色
我就应该去成为这样的人”
王麒淦(最后一排左一)在密云小学参与实践活动
热门话题更多>>
11月15日,广州市南沙区青春志愿服务研究院在“..[查看详细]
2020-07-07 20:14
作为中国志愿服务发展的前沿地带,广州南沙区虽然起..[查看详细]
2020-07-07 20:07
志愿服务是在不求回报、不求名利、不要特权的情况下..[查看详细]
2020-07-07 20:04
在这个红色燃烧的五月,我们迎来了属于青年人的节日..[查看详细]
2020-07-07 20:00
今年3月,由青春志愿服务研究院打造的“志愿部落”..[查看详细]
2020-07-07 19:56
广州市南沙区青春志愿服务研究院顺应时代潮流,开展..[查看详细]
2020-07-07 19:28
5月4日,广州市南沙区青春志愿服务研究院举行“青..[查看详细]
2020-07-07 19:21
6月24日,由青春志愿服务研究院承办的一场别开生..[查看详细]
2020-07-07 18:49
6月24日,白云区委宣传部、团区委联合鹤龙街、青..[查看详细]
2020-07-07 18:40
直播已经成为当下最火热的“互联网风口”之一,吸纳..[查看详细]
2020-07-07 1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