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扶贫助困好青年王平清: 在帮助他人中感受快乐

发布时间:2020-08-04 发布者:广东学习平台

前不久,共青团珠海市委员会、珠海市委网信办、珠海市文明办、珠海市青年联合会联合评出30名“珠海好青年”、22名“珠海好青年(提名)”。珠海市公安局高栏港分局的王平清获评“珠海好青年·扶贫助困好青年”,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他的青春奉献故事。


给陌生儿童第二次生命


王平清今年26岁,就职于珠海市公安局高栏港分局,从事警务辅助工作。早在2014年,大学二年级的他,就开始参与无偿献血活动。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王平清了解到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事情。


随后,王平清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中华骨髓库),“当时的想法很简单,作为一个健康的人,有机会帮助别人是件很好的事情,至于能否配型成功,并没有想那么多。”王平清说。


2019年9月,王平清接到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广东分库工作人员电话通知——“经检索,你的人类白细胞抗原初配型与一名两岁白血病男孩相合”并询问其是否考虑接受进一步配型检查和捐献。


“当时非常惊讶,因为这么多年过去了,已经忘记曾经登记过资料。”王平清说,了解了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整个过程后,立即同意了捐献。


2019年10月,王平清在珠海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检查身体并确定是否适合捐献。为准备捐献造血干细胞,王平清特意加强锻炼并调整饮食和作息习惯,想以最好的状态进行捐献手术。


在等待捐献的日子里,王平清内心非常着急,希望捐献的日子能早一点到来。“因为我知道这种匹配成功的概率微乎其微,我害怕在等待的过程中出现意外,错失了救助小男孩的最佳时机。”


2019年124日,胸前佩戴着党徽的王平清心情有点激动,他等待许久的日子终于来了。


在珠海市红十字会、高栏港公安分局的见证下,王平清启程前往广州指定医院接受捐献造血干细胞手术。


在决定捐献之前,王平清并没有将实情告诉父母,只跟家里人说自己要去广州献血。王平清表示,担心父母对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认识还停留在过去,以为捐献造血干细胞对身体损害很大。“这是一个善意的谎言。”


事实上,在现代技术的加持下,捐献造血干细胞早已不是一项“大手术”,更像一次时间加长的“献血”。


多年前,直接从髂骨处进行穿刺抽取骨髓中造血干细胞的方式,让不少人对这项捐献望而却步。现在,只需要将捐献者的血液分离,就能提取出造血干细胞,其余血液回输到捐献者体内。


“根据个人情况的不同,一般时长在3-5个小时之间,由于此前进行过锻炼,血液流通情况良好,4个小时就完成了手术。”王平清介绍,整个过程跟献血差不多,没什么痛苦,只是时间长一些。


捐献造血干细胞后,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广东分库工作人员向王平清颁发荣誉证书。

(摄影:康振华)


成为珠海公安系统首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采集结束后,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广东分库的工作人员向王平清宣读并转交了受捐患者父母的感谢信和“爱心相髓”纪念牌。


受捐孩子父母充满感激地写道:年仅两岁的孩子被确诊为髓系肿瘤。医生说这种病极其罕见,目前全世界只有74例,唯有造血干细胞移植才能治愈。但是孩子体内含有与父母的造血干细胞排异的抗体,移植的成功率几乎为零。当得知王平清的造血干细胞与孩子匹配并同意捐赠时,他们全家就像在黑夜中看到了黎明的曙光,内心的激动与感激无法用语言表达。


纪念牌上也同样刻着感恩的话:“陌生的亲人,我们给了他第一次生命,您给了他第二次生命,感谢您大爱无疆为两岁孩子捐献造血干细胞,我们将怀着感恩的心去生活,去帮助别人,把这份爱传递下去。”


从医院回来,只休息了一个星期,王平清便申请回到工作岗位。


据珠海市红十字会统计,王平清是全国第9233例、广东省第805例、珠海市第3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同时是珠海公安系统首位捐献志愿者。


“帮助他人是快乐的”


“目前参与造血干细胞捐献登记的人太少了,希望有更多志愿者站出来,为等待配型的患者带去生存的希望。”王平清说,身为新时代的青年,日积月累地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情”,也同样能让世界更美好。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据了解,参加工作以后,王平清通过“i志愿”平台注册成为了志愿者,还带领高栏港公安分局指挥中心调度室全体调度员成立了一个志愿者团队,利用业余时间参与珠海市高栏港区荷包岛的环境保卫清洁。20199月至11月,他还带领志愿团队利用业余时间,在高栏港区下金龙交通路段,协助交通警察疏导交通。


王平清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投身志愿公益服务也是一种为人民服务的方式。服务人民是快乐的,帮助他人是快乐的。”


(作者单位:珠海传媒集团)


热门话题更多>>

推荐文章

更多>>

扫一扫手机阅读

志愿在线手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