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志愿者、分类达人带头引领 北京通州垃圾分类成生活新风尚

发布时间:2020-08-11 发布者:北京学习平台

作者: 冯维静 郭丽君 田兆玉 杨莉

在北京市通州区西集镇石上村,垃圾分类“达人”孙艳华在带动家人做好分类的同时,也将分类环保理念传递给邻居和其他村民;通州区中仓街道西营社区的党员们化身为“桶长”,手把手教居民正确分类;通州区梨园镇孙王场村在职党员、志愿者逐户走访宣传,将文明新风送至每户村民家中。在这些达人、党员、志愿者的引领下,垃圾分类已成为生活新时尚。

西集镇石上村:分类达人家里家外巧引导

“呦,出来扔垃圾了,这大骨头属于其他垃圾,这回没分错吧!”“小孙,你放心吧,这个知识点我早就记住啦!”一大早,家住西集镇石上村的孙艳华趁着遛弯儿的工夫拎着一袋垃圾出了门,走到楼门口正巧碰上老邻居正在给垃圾分类,碰了面儿,热心肠的孙艳华忍不住提醒邻居别弄混,在两人的说笑间,一天的生活就在这样美好的清晨中开启。

其实,这样的场景在孙艳华家中每天都在重复。老人的生活习惯往往很难改变,在垃圾分类开始实施之初,婆婆还没太当回事儿,于是孙艳华将垃圾分类图文并茂的宣传手册带回家,每天饭后给全家“上课”,在她的帮助下,14岁的女儿周子晗成了家庭垃圾分类的“监督员”,“奶奶,餐巾纸是其他垃圾,果皮是厨余垃圾,不能丢在一起的。”“妈妈,虾壳和蟹壳不一样,虾壳是厨余垃圾,蟹壳是其他垃圾。”很快,婆婆也慢慢学会辨识生活垃圾的不同类别,丈夫还将垃圾分类明白纸贴在了自己单位,做起了单位生活垃圾分类的引领者。

对于垃圾分类,孙艳华一家也是分工明确。可回收物由女儿自行处理,厨房放置的厨余垃圾桶和其他垃圾桶,由孙艳华负责管理,女儿周子晗还会不定期“抽查”。除做好自家的垃圾分类,在村委会工作的孙艳华还勇担垃圾分类宣传员、监督员的职责,主动引导村民做好垃圾分类。“大爷,您对照着政府下发的垃圾分类明白纸,将厨余垃圾丢进绿色桶里,其他垃圾丢进灰色桶里。”对于年龄大的村民,孙艳华会耐心向他们讲解垃圾分类的意义和如何进行分类。

对于小朋友,孙艳华积极组织垃圾分类亲子互动小游戏,将孩子们喜欢的玩具、糖果也列入到分类的行列中,并从垃圾分类的意义、内容、辨别的方法等方面进行讲解,将垃圾分类的种子深埋在孩子们的心中。

“家里家外都要有垃圾分类的意识,垃圾分类并不难,关键在于习惯,一旦养成好习惯,就不会觉得麻烦。我愿意和大家一起交流垃圾分类的经验,共同做好垃圾分类这件‘小事’。”孙艳华说。

中仓街道西营社区:党员“桶长”手把手教分类

今天你分类了吗?连日来,垃圾分类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网络热议的话题,就像河长制一样,中仓街道西营社区推行“桶长制”,成为该社区推行垃圾分类的一个亮点。

 

中仓街道西营社区由党员家庭带头开展垃圾分类,并对周边邻里进行指导。

“阿姨,剩饭剩菜倒在‘厨余垃圾’桶内,塑料袋放在‘其他垃圾’桶中。”2020年6月11日早晨8点左右,中仓街道西营社区西营前街小区内,几位戴着党徽的志愿者早早地“守护”在垃圾桶旁,看到居民拎着垃圾袋下楼,志愿者上前逐一打开垃圾袋,仔细查看分类是否正确,遇到分错的,还会耐心指导。而这些“守护者”便是社区的在职党员和无职党员,居民们也亲切地称呼他们为“桶长”。

中仓街道西营社区自5月1日以来,充分发挥党建+党员示范带头作用,成立“新时代垃圾分类党员先锋队”,线上、线下共招募党员干部122人,为提升辖区居民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参与率,社区通过开展“垃圾分类新时尚,党员示范我先行”争做文明“桶长”新时代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争做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中的实践者、宣讲者、推动者和监督者。

活动中,社区采取党员亮身份的方式,由党员家庭带头开展垃圾分类,并对周边邻里进行指导,达到“一人带一户,一户带一楼,一楼带一片”的良好效果。同时,每到周六日每个垃圾投放点社区都会安排2到3名党员志愿者也就是“桶长”,协助居民实现“破袋、分类”,帮助居民养成“家里分好类、定时拎下楼、定时精准投”的良好习惯。

此外,“桶长”还会记录每户居民的垃圾投放情况,如发现经常没有下楼投放垃圾的住户,会上报给街道相关科室,再由街道联合社区居委会对他们进行入户宣传。

接下来,中仓街道西营社区还将开展对居民的垃圾分类质量进行评分,以评分换积分,居民可通过正确分类获得的积分换购礼品。

梨园镇孙王场村:桶站放哪儿村民说了算

梨园镇孙王场村共有873户2000余名村民。2013年,村里实行旧村改造,村民整体搬迁上楼,居住环境得到改善。“环境好了,咱们的素质也得跟着提高。”此后,村里不断开展各类特色活动,让村民的素质在润物细无声中得到提升。

 

梨园镇孙王场村村干部上门发放垃圾分类“明白纸”。

垃圾分类工作刚开始推行时,很多村民犯了难,以前只知道区分可回收垃圾和厨余垃圾,现在一下子这么精细了,不知道这垃圾该怎么倒了。“不知道怎么区分,咱们就让大家先了解清楚。”村党支部书记王宝智说,此后村干部、在职党员、志愿者都纷纷行动起来,他们挨家挨户宣传,耐心细致讲解,在小区里张贴垃圾分类海报、悬挂横幅、设立垃圾分类宣传点以及大屏幕滚动播放等形式,让村民“无死角、全方位”了解垃圾分类知识。

为了让垃圾分类桶站设置合理,村干部和志愿者们入户走访村民,征求大家对桶站设置的意见,并开会讨论,在充分考虑村民意见的基础上,对村内的桶站位置进行了调整。将原有的11处垃圾点位撤桶并站,新设6处垃圾分类桶站。此外,将小区内的所有破损垃圾桶全部进行了更新,村里招募培训的垃圾分类指导员也已全部上岗。

 

梨园镇孙王场村举办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宣传垃圾分类。

从对垃圾分类抵触,到如今主动参与,居住在孙王场村的吴康说:“村里的垃圾分类氛围很浓,桶站设置得也很合理,又有分类指导员帮忙纠正,现在我已经完全掌握垃圾分类的要领了,我也要积极参与,争取成为垃圾分类志愿者。”

来源:通州区通讯站

责任编辑:高鹤 王莉

 

热门话题更多>>

推荐文章

更多>>

扫一扫手机阅读

志愿在线手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