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护河队”:平均年龄63岁,1500多天守护600米清流

发布时间:2020-11-28 发布者:学习强国

       早上七点,李波像往常一样,和队友一起准时来到徐家河边,开始了新一天的巡河。查看水质变化,检查是否有垃圾,观察河道内有何变化……这是“妈妈护河队”每天的任务。
       这支队伍来自鄞州区东胜街道王家社区,成立于2016年2月。4年多来,她们风雨无阻,日日巡河,守护社区内的600米清流。
       “我们也都是‘半路出家’。”说起成立“妈妈护河队”的缘由,队长李波开起了“玩笑”。
       原来,当年为了响应“剿灭劣Ⅴ类水”,社区打算成立一支护河队。得知消息后,李波便与艺术团12名成员商量,组建了一支守护徐家河的护水队。护水队里都是做了妈妈或者奶奶、外婆的女性,平均年龄63岁。
       河道虽说不长,但队员们丝毫不敢“怠慢”。每日两次,每次一个多小时的巡河过程中,她们都习惯性拎上装有手套和垃圾袋的环保袋,一边巡河一边捡垃圾。
       万事开头难。在王家车头没有拆迁之前,这里群租问题普遍,经常有出租户将生活垃圾倾倒在河岸两侧。护河队就在捡垃圾之余,加强监督和劝导。
      “一开始,别人当然不高兴,觉得我们是多管闲事。”李波回忆说,但好在队员们并不气馁。“徐家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我们有责任守好这一河清水。”
      从每天能捡拾三四袋垃圾到垃圾越来越少,徐家河两岸的环境是一天一个样。附近的老百姓看在眼里,喜在心上。
      “妈妈护河队”的坚持,吸引了不少居民自发加入。如今,护水队共有23人,分为7个组,7个班次,大家轮流巡河。
      河水清了,河道美了,但能不能好上加好?“妈妈护河队”们发挥了细心的特长,巡河之余,她们还带着抹布、拖把、扫帚,对河岸两侧进行“大扫除”。
       有队员在巡河时发现护栏由于风吹日晒、年久失修,出现不同程度的生锈、油漆脱落等现象,护水队于是想到了给护栏穿“新衣”。
      去年十月初,“妈妈护河队”顶着烈日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将护栏粉刷了一遍。这让到河道边锻炼的居民,既心疼又感动。“真是谢谢‘妈妈护河队’了!”晨练的毛阿姨说道。
       赞美的背后,是无私的奉献。就拿李波来说,她的父亲90多岁,母亲80多岁,两位年迈老人都需要她照顾。但李波尽量在照顾老人之余,安排好时间,坚持巡河。“既然选择了要做,就不能轻易退缩。”
      4年多来,护河队成员参与发放宣传材料1500余份,劝阻钓鱼、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130余起,微信群内上报问题150余次。
      2019年,鄞州区首次面向全社会选聘“民间河长”,李波和姐妹们也报名了,经过筛选,最终“妈妈护河队”成功入选,成为鄞州区首批千余名民间河长的一分子。“我们将继续努力,守护身边的600米清流。”

热门话题更多>>

推荐文章

更多>>

扫一扫手机阅读

志愿在线手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