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同行|“电暖乡村“志愿服务队:扶贫路上“光明使者”爱心温暖贫困农家

发布时间:2020-12-05 发布者:学习强国

在国网扬州高邮市供电公司,有一支“电暖乡村”志愿服务队,100多名服务队队员分布在高邮13个乡镇(园区)。这支服务队自2019年5月份组建以来,已组织活动100余次,帮助群众解决用电问题96个。在一次次的服务中,他们演绎了一个又一个暖心故事。
用国家专利奖金给困难户送“光明”

“谢谢,谢谢,你们想得太周到了,好事做到家了!”10月1日,对于家住卸甲镇花阳村的村民高明銮来说,是个特别的日子。“电暖乡村”志愿者为她的“新家”布线装灯,并送来月饼和水果,让她过上了一个敞亮的国庆、中秋“双节”。

她入住的“新家”,其实是老屋翻建的房屋。她的儿媳成了植物人,花去医药费几十万元,平常由她和她的儿子照料。祸不单行的是,他丈夫在外打工也遇到了难事:老板跑路,两年共20多万元的工资打了水漂。为了继续给儿媳治病,高明銮卖掉了集镇的房子,搬到花阳村的老房子去住。

老房子年久失修,水、电早已销户。今年9月份,老屋翻建完成,她的老公和儿子忙于讨债、打工,办理水、电开户的事就落在了她身上。

9月28日上午,高明銮到卸甲供电所询问开户的事。供电所副所长王华见她满面愁容,便将她请到办公室拉起了家常。“唉,自来水开户要一千多块钱,用电这块估计也要一笔钱,这日子怎么过呀。”王华心里很不是滋味:“这样吧,你先回去,我们会拉你一把的。”

王华心里有了主意。原来,9月23日,国网高邮市供电公司按照相关规定,给王华的QC小组团队打了一笔钱,其中获得国家专利奖励2000元、获得江苏省优秀质量管理小组奖励1000元。王华团队研发的“配电箱警示装置”于今年1月份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拿到奖金的那天,王华与团队成员商量,原本准备办几桌酒,请全所员工聚一聚。当他遇到高明銮后,改变了想法。9月28日下午,王华召集团队成员,把用专利奖金给高明銮新家布线装灯的想法一说,当场得到支持。

9月29日,王华赶到高明銮翻建的房屋,查看屋内布电线所留的位置,测算需要多少电线、插座、开关、电灯等。9月30日,王华安排人员去电器店购买了500米电线、10只开关、23只插座、10盏灯泡,以及漏电保护器等器材,共花费2100多元。材料买好后,他又组织5名“电暖乡村”志愿者义务安装。由于工作量较大,当天布好了电线,剩余的装表及室内安装插座及电灯等事则安排第二天进行。

10月1日,王华又组织志愿者购买月饼和水果再次前往高明銮的家。“今天是节假日,你们还过来,我心里很过意不去。看见屋里的电灯亮了,我心里也亮了。”高明銮对王华说。

“志愿者来喽!”10月18日10时许,两辆电力抢修车停在高邮市周山镇万福村长春组村民郑鹤凤的家门口,几名身穿标有“电暖乡村”红马甲的志愿者下车,扛着梯子、拿着电灯电线,直奔郑鹤凤家中。

室内电线零乱,堂屋的两张日光灯破旧不堪,房间里的电灯和开关大多损坏。志愿者为何在休息日里当义工?这缘于一个微信群里的“爆料”。

郑鹤凤一家被纳为特困学生家庭。他因车祸致脑部受损,妻子后天智障,女儿上一年级、儿子上幼儿园, 63岁的父亲在高邮城区当清洁工维持一家生计。10月16日下午,周山镇教育中心教职员黎永锁前往郑鹤凤家中送助学金,了解到郑鹤凤的女儿因家里电灯年久失修,光线较暗,晚上经常去村里一位老师家中做家庭作业。第二天晚上,他在高邮志愿服务微信群里发出了这则消息。

国网高邮市供电公司团委书记曾菲看到信息后,立即回复黎永锁“我们来安排”。随后,曾菲联系了该公司周山供电所所长蒋英。

10月18日上午,蒋英从高邮城区赶到郑鹤凤家中了解情况,组织所里晏海祥、谭红斌、高福海开展志愿服务。志愿者们集资购买了20米电线、4盏节能灯泡和4只开关,忙了一个多钟头,将损坏的电灯和开关一一进行更换。

看到志愿者前来服务,同村的村民黄桂英等也赶了过来。“今天是休息日,郑鹤凤的两个孩子去高邮城了,我为供电志愿者的爱心之举点赞。”黄桂英边说边拿起手机,对着正在干活的志愿者拍照,并指着院里的一根废旧水泥杆说:“我前天给他家买了张太阳能路灯,你们能不能把路灯装在那根杆子上面,这样晚上就亮堂了。”

12时15分,屋内的电灯全部安装调试好,院子里的太阳能路灯装在水泥电杆顶部。郑鹤凤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将两包香烟往志愿者晏海祥的口袋里塞,被退了回来。

村民郑国顺感慨地道:“这样的场景在电视上看到过,志愿者真是好人做好事啊。”一些村民还热情地邀请志愿者们去他们家吃饭,都被婉拒了。

热门话题更多>>

推荐文章

更多>>

扫一扫手机阅读

志愿在线手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