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秋蓉:常念报国志

发布时间:2021-03-08 发布者:苏州学习平台



邵秋蓉在白茆中学


“国耻未雪,何由成名?”那轻狂不羁的青莲居士,心中除去美酒佳月,还在意的是什么?是国家。于是,我开始寻找触动这位“诗仙”内心的国家的含义。

我在史书中追寻。

驼铃清脆,漫漫黄沙。美人昭君出塞,成为千古佳话。她忍下心中的孤独怨恨,只为人民幸福和大汉的宁静安康。“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那苍茫的历史虽数不尽你心中的苦楚,但早已铭记你的所作所为。

金兵来犯,靖康之耻。岳飞精忠报国,为后世所颂扬。他怒发冲冠,仰天长啸,只为重拾山河,洗雪那千古耻辱。“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那斑驳的字迹是历史对岳飞的褒奖。

军阀割据,乱世动荡。鲁迅弃医从文,成就民族之魂。他远赴日本,学医救治国人的病苦,又弃医从文,只为唤醒国人麻木的思想。“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那沉睡的一个世纪,他下笔如刀,给已病的祖国下一剂救世良药。

古往今来,有“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的爱国之心;有“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的忧国之情;更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报国之志。那沧桑斑驳的历史,掩不住一颗颗赤子的爱国之心;那滚滚而去的长江水,诉说着一段段千古柔肠。时光跨越五千年,到现在,仍有许多默默无闻,远在他乡为祖国奉献的人们。

我在现实中感悟。

两弹元勋,功勋卓著。戈壁滩中的风沙吹出了青年脸上的褶皱,蘑菇云点缀在世界的东方,五星红旗在联合国高高升起。

是什么支撑起他们奋斗的信念?是祖国满目疮痍的近代史,是世界小瞧中国的眼光?终究,不过“国家”二字。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新春佳节之际,他们选择逆风而行。他们是父母,是儿女,是耄耋老人,是朝气青年。是什么促使他们如此选择?因为他们是中华儿女。于是白袍披挂,无怨无悔;于是舍小家为大家。终究还是“国家”二字。

爱国,是每个中华儿女心底的声音。“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热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这不仅是邓小平爷爷的深情告白,更是他对这个国家的责任的认知。

那何为责任?

我走在农家田边。

农民伯伯的辛勤耕耘,颗颗硕大的汗珠凝结成的果实,那长长阡陌间就是责任;我走在学校林荫道上,同学们的朗朗书声,成长道路上的拼搏努力就是责任。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国家是最能触动人心中之弦的词,激人奋进。“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声声誓言是风华正茂的少年对祖国的最诚挚承诺,稚嫩却庄重,饱含深情。

“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是了,驰骋古今,对话人物,感悟社会,我终于捕捉到了青莲居士的情感,那,就是爱国啊!

【作者:江苏省常熟市白茆中学初二(1)班 邵秋蓉;指导老师:俞静】

热门话题更多>>

推荐文章

更多>>

扫一扫手机阅读

志愿在线手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