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志愿者团队仍然我行我素,那么势必将会被弱化甚至被淘汰

发布时间:2021-11-25 发布者:志愿视点

民间志愿者团队仍然我行我素,那么势必将会被弱化甚至被淘汰

很多民间志愿团队(组织)是因某种热情或者社会热点组建起来的,或者因为一次事件组织起来,或者因为某个人的爱好或者其他原因组织起来的,或者是因为社会一个多元问题而集结起来的民间热心、公益或者慈善力量。

 

个人认为,中国的民间志愿者组织还处在起步阶段,有了一定的规模,但是在全国范围仍然是一支年轻的团队,这个团队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考验,上有政府专业的民政局、慈善会、党群团组织的志愿者,下有一些动机不正,目的不明,时隐时现的所谓志愿者组织。由于某些组织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和利用公益慈善骗人的行为已经在大家的心中对公益慈善的善款使用产生疑虑,所以我认为民间志愿者组织的发展是信任问题!民间志愿者组织如何去争取民众的信任,相信各个组织都有自己的做法,但是我认为,无论你的信仰是什么?无可置疑的是国家,民间组织都必然存在合法性的问题,东西方的民间组织都必须在相应的政府管理机构登记,接受政府管理机构的指导和监督,民间组织只有接受政府和民间的双重监督,才有可能健康有序的发展。

关注和参与志愿服务事业是一件任重道远之事,包括志愿者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与参与,这其中有学生、青年、领导干部,也有许多普通百姓。对于他们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和行为,人们做出过这样的评判,说有的是一时兴趣,有的为了个人的利益或名誉,还有的则是在利用参与活动或聚会建立个人的私人感情,等等。

 

 现如今,有许许多多这样或那样的社会群体,网络社区,等等,而这些志愿者们为什么会选择志愿服务团队来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来付出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我相信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至少他们对志愿服务的认识还没有到一无所知的地步。作为志愿服务团队本身而言,需要的是民众的参与,是社会的关注,以及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和传播。

 

比如,自发性志愿者管理的问题 首先,自发性志愿者具有很大的潜在性,管理难度大。在公共危机的紧急状态下,由于政府的动员、媒体的报道,社会 公众都具有转化为志愿者的可能,而特殊的情境又会使他们具 有高度空涨的热情和很大的盲目性,这些都增加了自发性志愿 者不可控性和管理的难度。其次,自发性志愿者应对公共危机的素质较低,专业水平 参差不齐。他们一般是在危机爆发后参与到危机的应对,事先 并未参加过专业应急知识培训和应急演练,专业化程度低、经 验不足,这导致他们或由于应急技能不足而受伤遇难、或由于 无经验而手足无措,反而成为灾区负担。最后,自发性志愿者管理的体制、机制、法制几乎都是空 白,管理存在着盲区。草根志愿者组织本身就难以得到官方承 认,存在着资金困难、管理不完善等问题,草根志愿者组织的 志愿者因此也得不到较好的管理;而对个体的自发性志愿者几 乎没有制度化的管理,只有政治动员、行政命令等临时性管理。这导致了公共危机应对的无序和混乱,大量自发性志愿者分散、 无序地涌入灾区,扰乱了灾区秩序。 

 

志愿服务是传播爱心,传播文明,促进社会进步、社会和谐的行为!民间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团体团队要做到:

 

一、规范化。志愿服务类的组织,团队及团体要规范队伍建设,应该在民政局(社会组织管理局)注册为正规的社会组织,并标识为志愿服务组织,提升志愿服务组织信誉度。

 

二、标准化。志愿服务组织要有标准化的组织架构,权责明晰;要有优秀的团队领袖,为组织做好统筹,指明方向;要有标准化的服务项目,全方位、多元化的为社会提供志愿服务;标准化的工作机制,认真学习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坚持因地制宜、博采众长、继承创新和与时俱进,以机制建设促进志愿服务事业长远发展。

 

三、专业化。志愿服务组织要有专业化的服务能力,不定期对志愿者进行培训,提升志愿者服务能力和水平;专业化的管理,促使志愿服务组织更有纪律性,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提供志愿服务,规范自我行为。

 

作者:义工南天雄

图片来自网络,与本文无关

 

热门话题更多>>

推荐文章

更多>>

扫一扫手机阅读

志愿在线手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