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中学志愿服务项目化管理实践性
发布时间:2020-08-05 发布者:公益慈善学院
志愿服务是在不求回报的情况下,为改善社会,促进社会进步而自愿付出个人的时间及精力所从事的服务工作。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为响应国家号召,广东省积极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广州的志愿服务一直走在国内前列,已形成了多元化格局,并经过多年的成长,在志愿服务理念、运作方式、组织管理体系和志愿服务方向等方面形成了完备的模式,展现出了现代志愿服务发展的新历程和新动向,对志愿团体发展有借鉴意义。随着青年志愿者队伍的日趋庞大,深化推进中学志愿服务项目化管理有助于管理志愿队伍,使其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用。通过实地考察,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NO.壹
当前中学志愿服务活动存在的问题
高尚的奉献精神,是志愿服务精神的精髓,志愿者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提高自身的办事能力,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青年学生志愿者是国家培养的一批具有一定知识水平,而又有一定专业技术和技能的人才。引领好青年志愿者积极投身志愿服务活动,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做好科学研究、更好地服务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作。在推进中学志愿项目化管理中发现如下三点问题:
(一)管理行政化严重,消磨志愿者积极性。
由于我国志愿者工作起步比较晚,为了加快学校志愿者队伍的发展和壮大,各学校采取志愿者组织隶属于校团委管理的办法。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行政管理关系即上下级的关系,志愿者工作的组织开展都要接受校团委的审批。这在志愿者工作发展初期确实起到积极的作用,为初期中学志愿服务工作提供了结实的后盾。然而随着志愿者活动的深入,开展这种行政化的管理模式却制约了志愿者行动的发展。在具体工作中,志愿者和行政机构之间经常会出现“我要参加”和“要我参加”的矛盾冲突,严重消磨了志愿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志愿服务内容单一,服务方式落后。
近来开展的中学志愿者活动内容主要以短期性服务为主,例如:帮助敬老院、福利院打扫卫生、与老人聊天、为老人表演节目等。其特点是:工作要求起点较低,主要以体力劳动为主,工作中可发的空间较小,抑制志愿者的工作激情,志愿者难以应用自身的专业知识,以至于志愿服务项目吸引力减退。因此各校志愿者队伍中的人员流动较大,中学志愿者的服务水平难以提高,由此导致志愿服务工作出现停滞不前的现象。
NO.贰
中学志愿服务项目化管理实践特点及措施
今年的元宵节晚会有这样一句话流行开来 “从前全世界守护‘90后’,现在换‘90后’守护这个世界”。“90后”现在长大了,不管是组建青年突击队还是招募青年志愿者,都把最精锐的力量放在最需要的地方,而青年的力量就在于那股子不畏不惧的韧劲。鲁迅先生说,青年“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不惧,本是青春模样;不退,彰显青年担当。这便是青年志愿的力量。通过对中学志愿服务化管理的调研得出以下几点建议与措施:
项目管理是一个管理学的分支学科,是指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运用系统的观点、方法和理论,对项目设计的全部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即从项目开始到结束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导、协调、控制和评价,以实现项目目标其科学化的管理方式,使资源得到最优化的利用。建立以项目为中心的志愿者组织管理机制,就是要变传统的行政管理办法为“以项目为基础、集约化管理、社会化运作”的专业化管理模式。通过项目化管理推进志愿者服务工作的社会化进程,最大程度地实现志愿者的社会价值,为广大青年志愿者提供一个通往社会的实践平台,为学校教育工作带来新内容、新气象。
(二)将专业技能与志愿服务相结合,切实满足社会需求。
中学志愿服务项目化管理理念经过深入的市场调查了解到,中学志愿服务项目针对社会实际需求,并结合自身专业特点,精心设计出各类志愿专题活动。例如以卫生类学校开展的生命安全专题志愿服务项目,设立八项卫生类知识宣讲和志愿服务工作,其中包括以心肺复苏、包扎技术等为主要内容的急救知识与技能传授。同时开设以呼吁生命安全、急救措施等主要内容的专题讲座。服务对象面向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精心设计的服务内容充分体现了卫生类职业学校的专业特色,形成差异化服务优势。充分发挥学生的专业知识,以学制用,推进社会志愿工作的发展。
(三)开展阶梯式志愿者培训,稳定志愿服务队伍。
项目中开展“阶梯式培训”机制,即根据不同年级段的学生分期、分阶段完成相应内容的辅导。建立规范、专业、科学化的志愿工作,要准确意识到培训体系是提高工作质量的保证。低年级学生培训内容是学习志愿精神内涵、志愿活动发展历史、学校开展志愿服务的相关制度规定等;高年级学生培训内容主要是在实际服务过程中提高技能部分的理论与实践,这样的分段培训有助于高年级的学生通过培训完成志愿服务活动中的主要部分,低年级的学生完成志愿服务活动中的辅助部分。通过常态化的培训,在大大丰富了志愿者知识面的同时,也拓展了其志愿服务技能,增强了他们的社会经验,有利于满足学生个人成长需求。
(四)建立完备的志愿者评价激励制度。
志愿者的工作动力源于人们对其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肯定,这也是志愿者工作的特点。以志愿者的精神满足度作为价值质量标准,因此完善志愿者的评价激励机制有利于激发志愿者的工作潜能。志愿者评价激励制度要注重长期性、科学性和公平性。在开展志愿者的工作过程中,要做好平时每一次的考核认证工作,坚持高质量原则、长效原则才能真实完整地反映志愿者的工作状态。此外我们应运用多种方式激励志愿者,如口头表扬、志愿者认证、星级志愿者评选等,都能够为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志愿者带去鼓励。
(五)及时总结宣传项目成果,打造志愿服务项目品牌。
为了全方位打造志愿服务项目品牌,开展中学志愿服务项目应专门设计制作项目LOCO及口号、宣传画册、展板,打造项目对外品牌形象。每次项目服务活动后,及时通过学校网站、官方微信、微博等即时媒体对志愿服务情况的进展、成果进行呈报,并利用宣传栏、广播、校园电视台等对先进事迹进行报道,建立长期的志愿服务宣传阵地。志愿服务项目品牌化发展有助于志愿者强化价值认同,增强情感归属,将荣誉感化为自发服务意识。许多志愿者之所以长期成为该项目的一员,主要因为他们认同我们开展的各项中学志愿服务项目所宣示和践行的奉献、仁爱、友善、敬业等价值观。广大的青年志愿者们因为在活动中获得了幸福感和成就感,在奉献社会、服务他人中既发挥了自身的作用,又满足了马斯洛需求层次论中“自我实现”的需要,同时也实现了青年学生应有的理想追求与人生价值。志愿服务学校具有其独特的情感氛围,学校运用志愿服务项目化管理模式培养在校师生“奉献互助”精神,发挥第二课堂对第一课堂的延伸、补充和促进作用,是促进校风学风建设的有效途径。志愿服务学校应走志愿服务项目化管理道路,达成志愿者个人成长与服务民生扎实落地的双贏态势,形成以学习促服务,以服务促学习的双向良性循环,引导学生在志愿服务中成长成才,在建设和谐社会、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张军文)
上一篇:廉思:志愿工作实现美好生活价值
下一篇:广东省防控疫情志愿服务调查报告
热门话题更多>>
11月15日,广州市南沙区青春志愿服务研究院在“..[查看详细]
2020-07-07 20:14
作为中国志愿服务发展的前沿地带,广州南沙区虽然起..[查看详细]
2020-07-07 20:07
志愿服务是在不求回报、不求名利、不要特权的情况下..[查看详细]
2020-07-07 20:04
在这个红色燃烧的五月,我们迎来了属于青年人的节日..[查看详细]
2020-07-07 20:00
今年3月,由青春志愿服务研究院打造的“志愿部落”..[查看详细]
2020-07-07 19:56
广州市南沙区青春志愿服务研究院顺应时代潮流,开展..[查看详细]
2020-07-07 19:28
5月4日,广州市南沙区青春志愿服务研究院举行“青..[查看详细]
2020-07-07 19:21
6月24日,由青春志愿服务研究院承办的一场别开生..[查看详细]
2020-07-07 18:49
6月24日,白云区委宣传部、团区委联合鹤龙街、青..[查看详细]
2020-07-07 18:40
直播已经成为当下最火热的“互联网风口”之一,吸纳..[查看详细]
2020-07-07 1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