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志愿服务的社会治理潜力

发布时间:2020-12-19 发布者: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為“十四五”時期與未來中國15年的中長期發展設計了明確的時間表、制定了務實的路線圖,開啟了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也進一步強化了志願服務在社會發展與社會建設中的重要作用,明確提出要“健全志願服務體系”“廣泛開展志願服務關愛行動”,暢通志願者參與社會治理渠道。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的現代化轉型為志願服務事業的蓬勃發展創造了無限生機。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志願服務工作取得突飛猛進的發展。《關於支持和發展志願服務組織的意見》《志願服務條例》等相繼出台,在制度層面對志願服務進行了頂層設計和整體布局,為志願服務的專業化、法治化、常態化發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在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后,人民對志願服務提出了更高的常態化、個性化和升級化需要,這要求志願服務從供給側強化結構性改革,將居民需求與志願服務供給密切結合,充分滿足城鄉居民隨時代變化而產生的新需要。

  應該看到,伴隨中國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和城市社會的轉型,社區人口開始從同質性向異質性轉變、社區居民從成年型向老齡型轉變。這就要求志願服務盡快從治理體系建設階段推進到治理結構協調階段,並進而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形成與“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相一致的志願服務格局,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進一步激發出志願服務豐富的社會治理潛力。當前工作的一個重點,就是通過屬地化管理的統籌與協調,將來自於“條”或“塊”的各個群團組織的志願服務、將來自於屬地機關企事業單位的志願服務、將社會組織自身建立的志願服務等與社區治理相結合,努力推動志願服務向基層向城鄉社區下沉,滿足城鄉群眾的個性化、類型化、差別化需要。

  在新發展階段,志願服務需要更加強化治理的組織化、專業化、法治化特征。從組織建設上來說,我國已經建成從中央到地方的志願服務體系,完成了結構配置與功能調適工作。接下來需要將自發性、群眾性的志願服務轉變為組織化的志願服務,通過數字治理平台精准對接不同居民——尤其是老年居民和低收入人群的需要。與此同時,還要以專業化提升志願服務質量,形成志願服務從注冊數量提升階段向高質量服務供給階段的轉型。

  當然,現代志願服務也應該是在習近平法治思想指導下的法治化志願服務,其既與慈善捐贈等公益活動相區別,也與社區職業化社工隊伍不同,更與企業組織的公共關系型公益活動有區別。志願服務是自我奉獻、滿足他人的無償性、自願性服務,是立足新時代、展現新作為,以“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精神為己任的志願服務。法治化要求志願服務組織必須厘清志願服務與其他服務的關系,杜絕志願服務過程中的違法現象,保障現代志願服務的純潔性。

  在黨的領導下,要完善基層民主協商制度,實現政府治理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建設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共同體,就必須將志願者作為新生力量納入社會治理體系,使其成為社會治理共同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中,中等收入群體的持續擴大與共同富裕程度的不斷提升,將為志願服務的迅速發展奠定堅實社會基礎。暢通志願者參與社會治理渠道的過程,必將豐富社區居民自治的內涵,調動和激發社區群眾的參與熱情,將社區建設成為和諧宜居的快樂家園。

  在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中,很多城市和農村社區創新了“黨建+志願服務”的工作模式,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中心為依托,面向基層,貼近民生,服務群眾,切實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做好事,充分發揮了志願服務提升社會治理能力的作用,讓人民切實感受到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隻要我們繼續積極開拓創新、努力奮進,就必將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新征程中,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蓬勃向上的志願服務發展之路。


热门话题更多>>

推荐文章

更多>>

扫一扫手机阅读

志愿在线手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