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担当使命中涵养初心 ——记威海市环翠区助力社区志愿者服务中心主任 张军

发布时间:2021-12-30 发布者:中华志愿者网

在担当使命中涵养初心 ——记威海市环翠区助力社区志愿者服务中心主任 张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发表“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出伟大的建党精神,其中的“践行初心、担当使命”让张军对党性和初心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始终坚守入党初心——踏踏实实为群众干实事。拥有10年党龄的张军,既是威海市级党代表、五星级志愿者、社区营造与规划师、社会工作师、第十二届全国青联委员,又是威海市环翠区助力社区志愿者服务中心主任、威海市环翠区竹岛街道竹福公益服务中心党总支书记、主任。自专职做公益以来,服务群众近20万余人次,2021年被评为威海市优秀党务工作者。

  初心在简单行善中萌发

  2000年的一天,他在报纸上看到各种求助的信息,就开始萌发为资助困难家庭和孩子做好事的想法。那时候,张军挣得工资并不多,每当发工资的时候就往邮局里跑,在第一时间为困难孩子汇款。受雷锋精神影响,做了好事隐姓埋名,只求得到精神上的快乐。2008年,一场汶川大地震深深地震撼了张军的心灵,当他看到很多志愿者参与到救援救灾的场景中时,感到自己热血在沸腾,再也坐不住了,下定决心投身公益活动,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实现心中酝酿已久的夙愿。

  2009年,张军主动找刚才威海的爱心组织——义工协会和青年志愿者协会,认真填好义工表格正式成为一名注册义工。周围的人说他这是闲的,没事找事,有这个时间去多赚点钱。对此,张军不为所动,继续沉默地做好事,参加各种各样的志愿活动。

  有一次,他参与创城志愿活动时,在一辆旅游大巴车旁收拾从车上扔下来的垃圾,一边收拾,车上还不断地往下扔。于是他等在一旁,车上扔下一个烟头,就拣一个烟头;扔下一个食品袋就收拾一个食品袋……当时张军非常恼火,一度想找当事人理论理论,然而转念一想:“我是志愿者,穿的红马甲,代表着这个城市的形象”,于是咬咬牙忍了下来。大约40多分钟过后,车上下来几个人,连声说抱歉,他们之所以这么做,就想看看是真志愿者还是搞形式,由此对环翠志愿者的素质刮目相看。听完这番话,张军感慨不已:一次不起眼的志愿行动,只因为自己的努力而赢得认可和尊重,维护了志愿者和这座城市的形象。他顿时自豪感倍增,更加深深爱上了志愿事业。自此以后,凡是有活动他就去参加,始终冲锋在第一线。

  担当在公益奉献中历练

  张军在参加帮助若干个帮扶对象后逐渐认识到,一个人的能量是有限的,一个团队的能量是无限的,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更多的志愿服务力量整合到一个组织里,发挥“众人拾柴火焰高”的作用。2012年,他坚定信念,辞去条件优越的国企职业,专职做一名公益人,创立了威海市环翠区助力社区志愿者服务中心,实现了从单打独斗到团体作战的跨越转型。大家不理解他,认为平常做做好事也就算了,为什么辞职丢掉大好前程? 可对张军来说,机会难得,多少人能做自己喜欢的事业。他率直坦诚,说干就干,开启了一场说走就走的行善旅行。

  在机构创办初期,大家都在做很多好事,张军却以亲身体会谋划另外一件事:志愿者帮助社会,谁来帮助志愿者?志愿服务事业需要保障与制度专业化的支持。

  服务社区老人是志愿者们常态化活动,志愿者每周都去老人家服务。有一次,有位志愿者厨师给老人做饭,之后老人家的海参不见了,给张军打电话说帮忙问问志愿者有没有看见,张军知道老人是怀疑志愿者拿走了海参。后来,张军帮助老人在柜子的角落里找到海参,志愿者得以清白。

  志愿者在参与服务中摔伤或者被服务者误解都是很正常的事,这些志愿者是不是也应该有些保障和服务呢?志愿者无私奉献自己的爱心,不能让他们流汗流血又流泪。于是,张军申报民政部的志愿服务记录系统,建设服务记录平台,开发激励措施和保险心理法律方面的保障,让志愿者安心更有激情地投身到志愿服务中去。

  2013年以后,环翠志愿事业开始迅速发展,张军敏锐感觉得孵化培育更多的志愿服务组织,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社会问题,推动行业发展。于是,他在2014年成立威海首家社会工作机构。大家听说他成立社工组织,纷纷说他不赚钱也就算了,还得往外掏钱!其实,这还真不是个小钱,每年要支付几十万费用。为了梦想,为了信仰,张军已经无法停止前进的脚步!

  挫折和困难是勇士的试金石,能够试出逆境中人的奋斗精神和动力。运营艰难,人员不稳,费用无来源,还要保持非营利状态维持机构的发展,张军花光了个人家里的积蓄,同时也遭到了周边人强烈的反对,父母也时常为他担心。面对压力他也曾数次彷徨,不敢走下去,数次问自己到底是为了什么?他患有严重的扭伤和骨关节病,每年要发作几次,疼起来相当痛苦。因为资金拮据,每次发作他都是躺着沙发上动也不敢动,不敢去医院,吃点止疼药强忍着。但是,他没有放弃,从未想过放弃。当他想起照顾的老党员临终前竖起的大拇指,听到帮助的残友收入提高时开心的笑声,看到调处的邻里矛盾调解后美好的相拥,张军知道自己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他以担当精神在公益奉献中历练党性,在信仰的支持下,坚定初心勇往直前!

  使命在助人自助中升华

  在民政局和竹岛街道的支持下,张军创办的机构有了安身之所。他自费到清华大学、青年政治学院、山东大学等全国多所高校学习,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宁波等十几个城市与兄弟机构交流提升。服务社区治理,张军带领机构参与孵化社区组织,培育社区人才,推动社区品牌建设、项目规范化运作与社区教育等精准化服务项目,用“助人自助”的理念帮助困难群体。

  2013年张军去看望服务了5年的老人,服务的老人有尿毒症,状况不是很好,双脚肿的已经无法下床,只能躺在床上,老人的老伴是残疾人长期需要照料,他们有个女儿20多年没有回家。老人放心不下老伴,也想自己的女儿。为了满足老人的心愿,张军通过各种渠道,找警察,找朋友,找线索,利用半年的时间,终于在北京把老人的女儿找到,并说服她回家,女儿回来后的第三天老人便去世了。当天张军握着老人的手,为他做了临终关怀,让他不在痛苦也没有了遗憾。老人去世后,张军帮助料理后事,女儿也承担起了照顾母亲的责任。

  2017年张军在报纸上看到一篇报道,介绍一对残疾人家庭的孩子急需陪伴。于是,他联系了报道对象接上了头。原来,这是一个盲人和下肢肢残的残障夫妇,年纪都不大。盲人丈夫在一家按摩店工作,妻子为家庭妇女。经过对接,每周安排志愿者接孩子到看电影、去游乐场。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张军发现盲人妻子竟然有忧郁自杀情绪。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张军请了心理咨询老师去劝导,同时与她交流感兴趣的话题;发现她有动手和色彩天赋,为她联络了画家老师,在社区开设赋能小组。志愿者每天接她出来上课,同时也带她走出家门。在社区里学习后,张军又为她提供工具在家里练习,帮助联系客户下订单在家里制作。自此,她深深喜欢上了珐琅彩和剪纸,通常一坐就是一整天,午餐都忘记吃,沉迷在创作当中,根本没时间去想别的,整天在美好的环境里工作,心情也很快乐。如今,她的作品在香港回归20周年展会上获得了2等奖,在山东省的残疾人文化展上获得了银奖。在有关组织帮助下,她驾驶电动车,走出出门,结交朋友,拥有一份固定的收入。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张军主动奋战在抗“疫”一线,捐赠防控物资近5万元,为弱势群体上门送生活必需品,组建战“疫”200余名志愿队伍,开展抗毒“转移注意力”心理疏导课程30余场,共计服务800多小时。他带领助力社区进行电话联系沟通居民7000多人次,助力复工复产对1140个企业进行线上电话服务,招募韩国语志愿者180名,开展线上对韩国人的交流、翻译服务,开展增加免疫力和疾病的预防等活动30多期,受益人4000多人次,参加社区卡口服务每天志愿服务时间280小时。与省社创中心制作了《防疫期间志愿服务注意事项》标准化手册,用共产党员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战“疫”志愿者的奉献之歌。

  助人自助建设共享平台,提升社区社会工作能力水平,打造社区营造项目,培育社区组织,形成“政府引导、社会组织运行、居民主动参与”的高效联动机制,充分发挥了项目在引导社会组织和社区居民参与社会治理中的服务平台和枢纽作用,有效提升社区治理水平。

  “不论走多远都不要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我的初心就是为让这志愿服务精神发扬光大,动员更多的志愿者参与社会服务,让弱势群体得到及时帮助。”张军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回归社会,奉献社会,践行初心,担当使命。

  经过10年的发展壮大,张军带领的机构实现蓬勃发展,被威海市民政局评估4A级社会组织,获得了民政部“全国社会工作示范单位”、“山东省青联委员之家”、“山东省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示范单位”、“威海市先进基层团组织”等系列荣誉称号,“希望乐园”项目被评为团中央伙伴计划与社会工作示范项目,现注册志愿者近2万名,开展社区服务、文明创建、助残扶贫等志愿活动8000余场,志愿服务总时长超过9万多小时,服务人群达20万人次。他们通过不懈努力,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切实承担起了党委、政府的有益补充和新帮手的角色。

  张军个人也先后获得了“全国志愿服务先进个人”“齐鲁和谐使者”“山东省五四青年奖章”“山东省学雷锋岗位标兵”“山东省最美志愿者”“山东省志愿服务先进个人”“威海市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张军说,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发挥个人特长和优势,团结带领社会工作者与志愿者为社会治理奉献自己的力量!

 

(编辑:丁成成)

 


上一个:
曾碧芳:大爱无言,助力学子微心愿!
下一个:
写得了诗,演得了戏,感动了山理工……他是优秀志愿者崔海龙! 个人简介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