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亚运“志愿哥”张军文:十年亚运之约,一生志愿情结

发布时间:2020-11-21 发布者:南方网



记2010广州亚运志愿者“张军文”

  2010年对张军文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那年,广州成功举办了第16届亚运会,张军文就是其中的志愿者。如果把张军文15年的志愿生涯分为上下半场,2010年就是张军文志愿生涯的“高光时刻”。

  ——“工作到深夜,在熄火的车里喂蚊子”,累并快乐着

  2010年广州亚运志愿者招募,收到了150万人的申请,上到七十多岁的老者,下到六岁的孩童,成功通过选拔的共有将近60万人,张军文就是其中一位,当时的张军文在公益圈已经小有名气,因为常年在车站、街区等人流密集的地方提供指引咨询等志愿服务,所以路人都称他为“志愿哥”。随着媒体的广泛报道,这个称呼也慢慢流传开来,在当地广为人知,从此,“志愿哥”便成为了张军文的名片。

  “有的人爱好弹琴,有的爱好画画,而我的爱好是做志愿服务,就是这么简单。”尽管张军文说来轻松,但亚运志愿者的工作究竟有多辛苦,只有经历过的人最清楚。很多人以为志愿者在现场可以尽兴地观看比赛,其实不然,志愿者在现场根本看不了一眼比赛,张军文说“我们在现场是背对赛场、面向观众的,带动气氛,时刻关注观众有什么需求,尽量提供志愿服务,这就是我们作为志愿者的工作。”所以说,志愿者可能是离比赛最近又最远的一群人。

  在亚运会期间,张军文早上6:00起床、中午12:00午餐、13:30重新上岗、17:30晚餐、18:00做志愿总结、19:00收工。中间的时段,被工作填的满满当当,这就是张军文亚运志愿者的日程表,还不包括处理紧急任务的状况。

  回到今天,记者再次问道2010年亚运志愿者体验时,张军文翻着10年前的日记回忆道“我们负责接送运动员往返到机场,有时候需要通宵达旦工作。而且夜晚场馆里的车要求熄火,那时候广州还非常热,我们只能把窗户打开,但开了窗又有蚊子,确实不好受。”即便这样,张军文说,我心里依然是高兴的,有时累到在地铁里站着睡着,我感受到的依然是广州这座城市带给自己的归属感。这就是张军文,在他心里,志愿服务就是他的使命,多苦多累都要做好。

  十年亚运,步履不停

  ——扎根城市建设,冲锋志愿一线

  2010年的亚运会告一段落了,但是张军文志愿服务的脚步却从未停止过,在谈及亚运会后10年的生活时,张军文说:“做志愿者,好人有好报。”

  在这十年间,他参与、组织的公益活动数不胜数,从一个平凡的志愿者到志愿服务事业的领军人物,他的头衔和职位发生了很多变化,但唯一没有变的就是他对志愿服务的初心和热情,做公益的人不在少数,然而能一直做下去的却寥寥无几张军文就是其中一位。在张军文的眼里,做志愿就是他的社会责任,把志愿服务做好就是他人生中的头等大事。十年来,只要是和志愿服务有关的,不论大小事,事必亲躬,这就是张军文对志愿服务的态度。

  在与记者的交谈中,张军文坦言,自己有亚运情结。张军文说,亚运会的举办对于广州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广州发展的速度令人诧异。仅2010年,广州开通7条地铁线,新增31条BRT路线,张军文认为,这场亚运会,“办得值!”

  还记得2018年张军文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这几年亚运城确实是比以前旺了很多了,旁边也盖了很多楼,很多路我都不认得了。可能未来1-2年,亚运城还能继续释放发展潜力。我也希望亚运城知道,一直有一帮曾经参与过亚运服务的志愿者惦记着它。”他希望广州亚运会十周年的时候,那些一起同甘共苦的志愿者要好好聚一聚,这是一个向广州亚运会60万志愿者发出邀请的“十年之约”。

  今年正值亚运会十周年,在这十年间,张军文先后组织了几百次的公益活动,每一次他都是亲力亲为,从开始忙到结束,但他从来都不觉得累,他用行动感染着周围的人,他身上的正能量也影响了一大批人,很多人因为他加入了志愿者队伍。张军文说,往后我要更加兢兢业业地做好公益事业,这样才能不辜负人民的期待与社会的信任。


编辑: 陈伟峰

上一个:
已经是第一篇啦
下一个:
广州亚运“微笑姐”吴怡——十年间从未间断志愿活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