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延续志愿者服务的积极性

发布时间:2020-08-04 发布者:青春志愿服务研究院

       读了《中国社会工作》杂志刊登的《调动志愿者服务积极性的六个法宝》一文之后,对文中提到的关于志愿者登记、沟通、培训、服务、记录、宣传、激励等措施表示认同。结合笔者从事志愿者培育及发展近 10年的经验来看,调动志愿者服务的积极性固然重要,但是延续积极性、维护志愿者持续的服务意愿和服务动力更为重要。笔者将从自身从事志愿者服务的经验出发,介绍延续志愿者服务积极性的六点措施。‍


       营造平等参与,增加延续服务可能。在“双工”联动的服务发展模式中,志愿者不仅仅是简单的人力资源的补充,更是社区服务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人力资本,志愿者和社会工作者是平等的合作伙伴,而非“伙计”,呼之即来挥之即去。因此,在发展志愿者的过程中,应该营造平等的合作关系,让志愿者有平等的参与机会和平台,而不是处于从属地位。唯有平等的参与,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和延续其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和服务动力。

      倡导尊重接纳,实现个人参与价值。每个人参与都希望获得一些“等价”的交换,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也不例外。有的志愿者希望获得积分、有的志愿者希望获得优先参与活动的权利,有的志愿者是想交到朋友,有的志愿者想实现自我的价值,等等。不管志愿者怀着什么样的动机和目的,社会工作者都应该无条件地尊重和接纳,让志愿者在志愿服务的平台上有所收获,实现其参与志愿服务的价值。有价值才能够助推其继续参与下一阶段的志愿服务。

       开发适合岗位,满足不同服务需求。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动力不足,一部分源于志愿服务工作岗位单一。在实务工作中,社会工作能够为志愿者开发的工作岗位有限,并且都是从社会工作者的视角出发的,未能从需求导向、换位思考、自主选择等方面设身处地地为志愿者着想。因此,社会工作应该根据不同志愿者的需求,结合个人的能力和特长,开发多样化的志愿者服务岗位,让志愿者有更多选择的空间和余地,这样能够保证志愿者有更多的参与机会,为深化志愿服务拓宽参与渠道。

       加强志愿者督导,增强志愿者服务能力社会工作始终坚信志愿者是有能力、有价值、有意愿的。促进志愿者的发展应该着重于提升他们的参与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参与社区事务,服务和回馈社区。由于各种渠道招募到的志愿者能力和特长参差不齐,因此需要差别化地进行分类和管理,通过多种方式提升志愿者个人及团队的综合能力,促进志愿者从“受助者”向“助人者”转变,使其有能力、有信心、有意愿参与到长期的志愿者服务中来。

       充分赋权志愿者,推动志愿者自主发展。“双工”联动服务模式视角下的赋权,既是一个过程,也是一个结果。推动志愿者从“助人自助”到“助人互助”的发展,促进志愿者从“责任感”向“归宿感”迈进,社会工作者通过引导和协助志愿者整合社区资源,加大对志愿者的培养力度,尝试让志愿者循序渐进地从协助服务到独立自主开展服务,实现志愿者及志愿服务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及自我发展,充分体现“双工”联动服务模式中赋权与自主相结合的发展过程。

       及时表彰肯定,提升志愿者获得感。提升志愿者服务获得感的途径多种多样,可以是定期召开表彰大会、节日的问候与祝福、志愿者先进事迹的传播、活动结束之后的点赞、志愿者团队的建设,等等。总之,对于志愿者奉献精神的鼓励和肯定,是对志愿者服务的回馈与激励,是志愿者及志愿服务组织自我价值的实现和社会认可的体现。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激励,正式或非正式的肯定,都能够为志愿者服务注入新的持续的动力,进而提升志愿者的参与感、自豪感、荣誉感和成就感!



热门话题更多>>

推荐文章

更多>>

扫一扫手机阅读

志愿在线手机网站